报告称,中国在制造业表现、产业总体情况、企业活力等方面优势明显,在人才资本方面暂处弱势,创新投入仍需持续加强,中国产业链韧性仍面临挑战。
面对地缘政治风险和贸易保护主义等不确定性的挑战,全球产业链、供应链迎来重组时代,并出现区域化、碎片化的趋势,从而导致全球供应链日趋短链化。如何在变化中维持全球产业链、供应链的稳定并降低风险,成为今年虹桥世界 经济论坛上受到高度关注的话题。
平衡“开放”与“安全”
在11月6日举办的虹桥世界 经济论坛之提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分论坛上,商务部原副部长、WTO前副总干事易小准在作主旨演讲时表示,经济全球化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开始就逐渐退潮。主要发达经济体正在对多年以来运行良好的全球产业链、供应链施加强力的行政干预,迫使全球供应链走向了短链化、在地化、友岸化,甚至本国的自给自足。
易小准提出,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,跨国公司将不得不在价值观贸易、供应链的泛安全化和降低生产成本、提高产业竞争力之间寻求平衡。今天面临的世界 形势让人们思考,各国应如何处理“开放”与“安全”的关系。
在他看来,各个主要经济体都需要理性地平衡好安全与开放、发展之间的关系,防止落入“泛安全化的陷阱”。面对当前全球经济下行的巨大风险,主要大国都应该摒弃零和思维,回归WTO框架下的多边合作,来共同维护一个开放、稳定和富有韧性的全球供应链。
全球化智库理事长、原国务院参事王辉耀在致辞中表示,进博会向全球再一次提供了新的公共产品,希望未来有更多不仅是中国企业到这里采购全球物品,也有各国能够参加进博会采购全球产品,因为这是近来 全球更大的关于进口的博览会、贸易会。所以这不仅对中国来说是非常好的支撑,未来也可能成为一个世界采购平台,推动产业链的稳定性。
在分论坛的之一场对话中,必和必拓(BHP)首席商务官潘文怡表示,疫情暴露了全球供应链存在的不足。后疫情时代经常听到有观点说,国家和企业应该要寻求供应链的多元化和自给自足,同时还有人提到制造业回流、近岸外包、增加库存、建立冗余等措施。这些想法在理论上似乎是合理的,但是实际上将大幅增加供应链的复杂度,拖累成本效率,进而会削弱公司的竞争优势。
潘文怡认为,必须非常密切地与中国的客户进行合作,才能减少不确定性风险给运营带来的影响,另外还要增加供应链的透明度,并设立高的标准以共同确保在整个供应链发生积极的变化。
中国产业链韧性面临挑战
在全球供应链的变化趋势中,王辉耀认为:“中国作为价值链、供应链中心的位置仍然非常强劲,跨国公司仍然会觉得中国是供应链产业链中心地带。”他列举数据说,中国有全世界70%的5G基站、全球三分之二的高铁,另外全球前十 集装箱港口中有七个在中国,还有在联合国项下400多个门类的工业体系中,产量位列之一。
但同时,中国产业链韧性所面临的挑战仍需直面应对。
全球化智库(CCG)在现场发布的《人才、创新与产业链韧性报告(2023)》显示,世界主要国家产业韧性存在鸿沟,亚洲国家产业发展具有较强韧性;中国发挥自身比较优势,科技创新驱动制造业快速发展,在制造业表现、产业总体情况、企业活力等方面优势明显。然而,在人才资本方面暂处弱势,创新投入仍需持续加强,中国产业链韧性仍面临挑战。
全球化智库副主任兼研究总监郑金连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分析称,2021年~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和占市场的份额都在提升,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5%,同时对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的投资也在持续增加,可以看出这一产业呈现出较好的韧性。韧性的背后既有我国对人才培养和创新的重视,也因为研发投入受到了高度关注,其中,2022年全球对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的投入超过1000亿美元,中国占到了三分之一左右,与其市场份额相匹配,“资金链人才链和创新链融合发展,能够促进这个行业具有良好的韧性”。
如果以半导体产业为例,则能看到中国的产业链韧性还不够强。郑金连表示,近些年我国在半导体产业的投资数量和投资额是增加的,但是2022年有所下降,集成电路的出口不断增加,但进口在2022年有所回落,这说明韧性还不够好。分析原因,一方面是我国人才培养尤其高端人才培养跟不上人才需求、市场需求;另外虽然主要的关键环节专利在不断增加,但是我国半导体企业的研发投入还远远不足,“2022年191家A股半导体上市公司研发总投入可能都不及英特尔一家公司的投入”。
基于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,上述报告总结了促进产业链韧性的五条建议。之一,坚持开放合作,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韧性。中国应该倡议更加开放、更加平等的世界 合作,确保各个经济体在全球产业链、供应链中享有平等的机会。
第二,搭建产业链韧 *** 流平台,形成常态化的沟通机制,从而促进不同环节的产业链参与者之间的信息共享,加强技术创新和风险管理,增强互相之间的信任。
第三,推动创新链、人才链、资金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,从而构建一个完善、要素充分流动的生态体系,以包容方式维护战略产业的韧性。
第四,加强数字化转型,提升产业链可预见性和适应性。通过数字化转型加强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联系,帮助产业链相关主体更好应对市场变化和外部挑战,从而提升韧性,在竞争激烈环境中保持竞争力。
最后,以有效的宏观政策改善环境市场,强化我国在关键产业上的薄弱环节。从长远来看不能只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去引导,还是要更多从立法角度给予引导,一方面加强战略产业的法治保护,同时要通过营造市场化、法治化、世界 化营商环境优化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发展环境,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,促进各种要素能够平等使用公平地参与竞争,打通产业链各个环节。